突额凸眼吐舌垂胸,头插真鹿角,楚人的镇
镇墓兽顾名思义,就是放在墓室中用来镇压恶鬼的一种陪葬品。许多盗墓小说电影里都会提到镇墓兽,并将其描绘成十分恐怖奇特的模样,当然了,作为文学创作,那里面的镇墓兽必须是会动的,毕竟也是一大看点。
现实中,自然也是有镇墓兽的,也确实有些形状可怖,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世间存在恶鬼,会危害死去者的灵魂。出于避邪的目的,他们会构思一些谲诡奇特、恐怖怪诞的冥器,放置在墓室里。
古籍记载,有一种怪物叫魍象(罔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罔象食人,一名沐肿。”说它好吃人肝脑。
与之相对的,还有一种叫方相氏的神祇,能驱疫避邪,有驱逐魍象的本领。因此常有人在死去者的墓地左右立上一个方相氏形象,以此来驱赶魍象。有学者认为,镇墓兽就是从“方相氏”的传说演化而来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来源说法,从考古发现的情况考察,镇墓兽最早见于战国楚墓,流行于魏晋至隋唐时期,五代以后逐步消失。镇墓兽尤以楚墓最多、最为独特,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与浓厚的巫术神话色彩。
天星观1号墓出土单头镇墓兽楚国自古是一个崇信巫术鬼神思想的国家,《楚辞章句》有云:“昔楚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祀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楚人‘信巫鬼、重淫祀’,特别重视祭祀祖先的神灵。
楚人的观念就是人死之后,能以另一种形式生活在地下世界,所以他们尤其重视为死者准备各种随葬物品,这也就是古人常说的‘事死如事生’。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楚人特别重视丧葬文化,楚式镇墓兽就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丧葬器物。
战国楚墓近人型镇墓兽镇墓兽的材料,多为木质,形貌有兽面、人面、鹿角等。以目前出土的镇墓兽来看,大部分的形制都是由底座、头身和鹿角三部分组成。
来看看实际出土的这些奇特镇墓兽。彩绘龙云纹双头镇墓兽,年在江陵雨台山出土,现藏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这是一座战国时期的木胎雕刻而成的镇墓兽,图片看上去挺显小的,实际上不算鹿角就有半米高。让人惊奇的,自然是它那对奇形怪状的鹿角,以及兽面浮雕。
实际上,它那对角是由真正的鹿角组成的,兽的面部表情上,可以明显地看到它那吐露的长舌,这只兽,突额凸眼、吐舌垂胸,头插真鹿角,可以看出制造者在尽力营造一种狰狞的表象。
同为此墓出土的,还有下面这个彩绘龙云纹单头镇墓兽,材质和雕制手法相似,只不过是单件的。▼
湖北省荆州市天星观墓地出土了许多类似的镇墓兽,如这件漆木方座双头四角镇墓兽,制作得更为雄伟,主要是真鹿角组成的模样太壮观了,而且也很高,实际场地上有对比物的话就能看出来。
由此可见,镇墓兽的形制基本适应刚才说的三部分。底座为雕刻或彩绘的四边形;中央是身躯,有近人型面或兽面的狰狞头部,分单双头;最末就是插着真鹿角的头顶。有学者指出,这种漆木镇墓兽是楚墓特有的传统风格。
可以看到,不管中间身躯如何变化,鹿角是始终要用到的。楚国所处的平原地区气候温暖湿润,湿地植被繁盛,非常适合麋鹿的生息繁衍。麋鹿在楚国是很常见的,它不仅矫健优美,而且性情温和,受到楚人的推崇喜爱,被楚人视为神灵瑞兽。
鹿角在视觉上的观感绝对能震撼人,它不仅美丽,而且还具有攻击性,质地坚硬且威武,因此楚人用鹿角指代神鹿,将其装饰在镇墓兽之上,希望它能发挥其尖锐的特性,驱赶来自阴间的恶魔。
长沙马益顺巷战国中期楚墓出土双头镇墓另外,上面有说到“方相氏”的来源说,除此之外,镇墓兽的源流更多的是辟邪、山神、后土、土伯等有关。其中对于楚人来说,土伯说比较常见。
因为楚人想象中的地下世界——幽都,其主宰就是后土。《楚辞·招魂》载“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楚人对地下幽都的想象是恐怖黑暗的,虽然寥寥数语,但这里出现了土伯和后土。土伯就是看守幽都大门的,“角利貌也”,头上长有锐利的尖角,这点与镇墓兽的形象就很接近。并且土伯是幽都守护者,也和镇墓兽的功能相似,因此便有了土伯说。
究竟如何,还有待考究,不过看着这些造型各异、精美的楚式镇墓兽,还能感受楚人的雕刻手艺和充满神奇的想象,也是很有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