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头斜照正相迎张秀进的花鸟世界

白癜风那里能治好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304/6079790.html

艺术家简介

张秀进,女,汉族,北京市人。字孟熹,号阿钧,润心斋主人。画家,诗人。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务院国宾礼指定画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央教育台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壶口画院名誉院长、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市东城区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杂文协会会员、北京紫岫宣和画院院长、北京文联九洲书画研究会副会长,北京世纪名人国际书画院艺术创作委员会委员。

先后进修于北京画院首届高研班王文芳工作室,学习两年,年参加中国美术家协会组建的首届创作高研班,年结业。同年进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院研修。先后师从于马德春,王西林,王文芳,王庆升。

年荣幸登载《亚洲新闻人物》期刊,并被中华慈善总会授予"中华慈善艺术家”称号,年被聘为中国国务外事国宾礼特供艺术家至今。年元月受中国美术家协会派遣法国巴黎国际艺术城吕霞光工作室驻站研修及国际艺术交流为期四个月。期间在巴黎成功举办个展,被誉为“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雨林情思》

名家评论

读张秀进的画,一股静气扑面而来,使我们也凝神静气地阅读和欣赏她描绘的花鸟草木山水形象,细细地品味其中笔墨情趣。这是一位心境平和宁静的女画家。在她的作品的画面上看得出来,而且还可以从她创作中的另一个事实得到印证,那就是她画一种题材内容的作品,如果自己感到稍有不够满意的地方,便静下心来再画一张直到满意为止。她在绘画实践中体会到心境是画画儿的必备条件,是画面有静气的基础,而画中静气是作品能够使观众怡情养性的重要品质。

雅气、雅致是张秀进花鸟画的另一个品质,文雅、儒雅是从静中来,是静气的凝聚和升华,也就是说画家作画。仅有静气还不够,还要有较好的文化与艺术修养才能达到雅的境界,所谓雅,无非就是一种文化态度和内质,是为人为艺的一种品格。画中的雅与音乐和诗有密切的联系。文雅高雅的画犹如音乐与诗,以韵律与节奏,予人以视觉的享受,继而动人心弦。她的画笔线与墨色相互和谐交织,配以各种色彩,在对比与协调中组成轻重、浓淡、深浅等变化有致的关系,其中有诗意有音乐感。

——节选自邵大箴评论

《静气、雅气和生气》

秀进酷爱书画艺术。勤奋执着,刻苦认真丶努力用心。在北京画院进修以山水为主。深入传统,临摹前人优秀技法,并师法自然,注重写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遵循了临摹、写生、创作原则,同时转益多师,广取博收,按中国传统山水画创作理念,以书入画。勾、皴、擦、点、染等,以黄宾虹老五笔七墨法,水墨淋漓,酣畅,墨分五色,以中国画的元素,并有机融合花鸟画、人物画的笔法、着色法,适当吸取了西画中水彩、水粉的用色,丰富了画面的感染力,创作出有自己风貌的山水画,创作出有新时代感的山水画。呈现出欣欣向荣,多姿多彩的有大幅的,有现代感的大幅厅堂画,也有小中见大的尺幅山水,越画越好,独具个性风格,行家赞同,藏家拍手。

——节选自韩绍先评论

《说说画界“秀才”、“进士”》

张秀进专访:山头斜照正相迎

张秀进的书房布置得满满当当:一张厚实、敞阔的书桌,铺开画纸,足够画家搦管腾移。桌面上摆放有珊瑚、琉璃、瓷器、砗磲、钟乳石等物,都是天南海北的画家朋友从写生地送给张秀进的特产,她尤其喜欢玻璃罩里那一株大大的洁白珊瑚,犹如一对漂亮的鹿角。一套古拙的茶具用以招待朋友和来请教作画的学生,没有访客时,张秀进一天的活动就从那靠墙立着的一整面书柜开始,早上看书,下午画一会儿画,安静的夜晚,她能不知疲倦地一直创作到凌晨两三点。

张秀进的创作室

张秀进的创作室

张秀进的创作室

这一方空间里,生活的细致情趣与书卷气都有了,张秀进将之名为“润心斋”,润心瀹神,或许,这也是画家观照自我、畅游艺境的写照了!

《乐游图》

张秀进在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里成长,父亲有许多文艺界的朋友,她耳濡目染,渐渐地爱上了绘画与写作。《芥子园画谱》是她与传统绘画结缘的“凭证”,之后,张秀进师从马德春、王西林、王文芳等名师,扎扎实实地学习花鸟、山水画。经年累月的钻研,不辍画笔,靠着天赋与勤奋,一点点地为自己打开绘画的窗口,一路拓宽着绘画的边界。

《荷风十里》

取得成绩与认可前,张秀进也曾品尝送展作品一次次被拒之门外的失望忧郁,而她也总是鼓起勇气,坚持着作画、参展。张秀进说,这离不开师长的鼓励支持,还有年少时在北大荒兵团野外写生,战友担心她安全而耐心守护的深厚情谊所给予的动力。在追寻热爱事物的过程中,每行进一步便有一道门,需要名为“执着”的钥匙来开启,尤其艺术之道,浪漫褪去,残酷袭来,不得不迎接它严格的现实考验,是张秀进的柔韧与坚持为自己开启了门后的世界。

《春曲》

张秀进山水、花鸟、人物俱佳。她的花鸟作品有的是尺幅较小的工笔画作,严谨细腻,设色清淡雅致,给人以浓浓的古典雅韵与清新明净之感,如画家本人的气质,温文尔雅,不疾不徐,在慢悠悠的节奏里精心描绘而出。

《爱莲说》

她的八尺、丈二的花鸟大作,则吸取了山水画的构图特点,工写兼备。张秀进的老师,有的风格张狂,用笔大胆,她广泛汲取前辈绘画的精髓,搬移为自己的表达,以娴熟生动的笔墨画出花鸟画的时代新气象!

《绿静春深》

第六届全国工笔画大展获奖作品

花鸟画重在精神,张秀进以画为媒,以爱为引,将山川大海、花鸟林禽在画中升华,展现新时代对美好生活的深切感悟。张秀进丰盈的精神世界拓宽了其笔下花鸟画的主题表达,增强了花鸟画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作品《碧水亭亭自在天》中,在晨曦的笼罩下有一对白鹭,张秀进着重刻画它们深情款款的对视,用以寄寓人间最美的爱情,不分性别,不分物种。光明平和,爱意充沛,洋溢人情的真善美,正是张秀进创作的特点与主张,也是她的作品打动人心的原因!

《碧水亭亭自在天》

“锦绣山河韩国展”获奖

《在水一方》

全国中国画作品展获奖

张秀进在北京画院主修山水画期间,深入研习古人传统而不拘泥于此。其山水画吸取黄宾虹五笔七墨之法则,墨色浓润,层次丰富,同时大胆吸取西画的色彩表现,增强画面的对比度与冲击力。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重视创作中的写生环节。张秀进也常常负画匣,寻美景,将祖国大地的日照烟霞,静水人家,荷塘月色,一笔笔添进她的唯美艺术世界中。有一次,张秀进深入雅安写生,遇见一户人家独自住在深山里,他的房子常年为云雾笼罩,阳光照耀,倾泻满地光辉,山顶的小院里盛开着野花和自家种的花儿,竹林青翠,老树几棵,主人家对远方的客人非常欢迎,烹茶相待,淳朴实在。深深感动于眼前的人间仙境,张秀进画了一幅《高居得天润》作为纪念,记录下山间感受到的美好、人们之间的温情脉脉。

《高居得天润》

张秀进常常惦念着帮助过自己的人的感情,不知不觉中,她便以绘画中永恒的审美感动、无价的欢欣赠予、帮助他人。她说,画里该有人情味,阳光不能缺席,她的作品要邀人去过一种舒适雅致的生活。风雨渐阑珊,有枯枝委地,也有雨后新芽,张秀进凝目追踪一切细腻难言之美,经营着自由浪漫的精神世界,正如苏轼《定风波》两阙词吟唱的: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玉盖亭亭宝珠盈盈》

《花长一丈人寿三千》

采访精选

广州艺博会:请您谈一谈如何接触、学习艺术?在这个过程中受到哪位大师或流派的影响?

张秀进:首先是受家庭的影响,祖辈的人喜欢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父亲有许多文协的朋友,小时候经常听他们谈天说地,觉得非常有意思,不知不觉中就对绘画与写作充满兴趣。上小学后父亲送我一本《芥子园画谱》,学习之余照着书本偷偷画画,受益于《芥子园画谱》,我因此走上传统绘画之路。中学时,遇到我的美术老师马德春先生,他后来是中国美术家协会的会员部主任。因为我喜欢画画,马老师对我比较偏爱,热心地教会我国画、漫画,经常带着我们参观美术馆,是马德春老师正式带领我走上绘画之路。

后来,我拜在王西林老师的门下。王老师绘画全面,山水、花鸟俱佳,画面特别干净清爽,他仅用三滴墨就能完成一幅画,涮笔用的笔洗里的水总是非常干净,画面的干湿浓淡、皴擦表现都特别好,我从心里头特别崇拜王老师。

年后,我想对自己的绘画做一番梳理,便考入王文芳工作室,成为王文芳工作室的首届研究生。在工作室两年,学习到王老师作画的一些精髓。王文芳老师以西部山水出名,创作讲究“三美”,即意境美、形式美、笔墨美,这也是他的山水画宣言。我在学艺术的过程中,主要受到这两位老师的影响。

我最欣赏“李派”山水,就是李可染先生一脉的创作,王文芳老师是可染先生的高徒。这一派讲究画画的格局,厚重浑大,意境深远,注重形式美感。我的老师见我画风细腻,色彩柔和,便指导我主要研究“清四王”。我喜欢清代宫廷画家王石谷的严谨画风,他的画处处充满宫廷的气象,也崇尚宋徽宗花鸟画中的审美意境,还有近代北京画院的王雪涛先生。年轻时我画了很多工笔画,北京画院王庆生老师对我的指导,也是终生难忘的。

在北京画院结束两年的学习后,我参加年中国美协举办的首届创作高研班,高研班面向全国招收81名学员,这些学员很多已经是地方上有名的画家,在我们互相学习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将自己的创作全面梳理了,各大美院的教授都来授课,那一年的时间里真的扩宽眼界。在年到年间,我们多次参加全国大展,多次获奖,我开始创作大画。年在中国美协创作团队结业以后,我进入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画创作院研修,我得到了很多支持,在老师的指点下正本清源,这对我以后的创作也有着深层次的启迪作用。

广州艺博会:您提到在北京画院、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学习中渐渐地转向创作大画,而大画由于尺幅的因素,在表现的重点与风格上应当是与小画不同的,您如何适应这种转变?是否遇到瓶颈期?如何坚持下来?

张秀进:我画画一直追求的是“雅歌”情调,如果画得不好,就撕掉重来,我对待画画很认真,这或许与我的学习经历有关,是一步一步地从全国美展走过来的。因为竞争特别残酷,经常被退稿,去美协送画的时候腿都哆嗦,生怕被人家拒绝,就这样一次又一次,被退稿的时候心情特别沮丧,但想到老前辈们说他们当年也是这样被拒绝的,也就释然了。我原来是北大荒兵团的知青,每次外出画画写生,兵团战友怕我遇到狼,就在附近守护着,直到我画完,然后才一起回宿舍。我的战友,有的长留在了北大荒。所以,我有时候想,为了当年的友谊,我也不该退缩,要执着创作,深入学习,来报答我的恩师与战友的相爱之情,这也是我的创作动力。

广州艺博会:您如何形成现在缜密淡雅的风格,比如色彩运用、置阵布局等方面?

张秀进:我最早跟着王西林老师等老一辈画家学习花鸟画,这些老师的风格各异。比如王西林老师风格唯美,画面干净,画一张大山水画只挤三滴墨,笔里的墨一定用干净后再蘸墨。张世简先生的风格大开大合,张狂大胆,不似王老师的细腻。我自取所需,老师只是教方法,也不希望学生画得跟他们一样。所以,我画花鸟画就是刚柔并济,既追求画面干净,同时情感热烈。

王文芳老师的作品视觉冲击力特别大,视野开阔,讲究形式美感,引导观者的视线。我学到了这一点,将王文芳山水中的特点融入我的花鸟画里,同样地,我也将花鸟的柔美情趣融入山水画中。光有阳刚不耐看,光有柔美无骨架,我尝试着将两者结合,使得画面赏心悦目。

广州艺博会:您的创作既有工笔,也有写意,对不同的绘画形式有什么感受?

张秀进:从事绘画几十年,我有太多的感受。我自己感觉,画工笔画就是在写小说,画山水画就是在写散文,画花鸟画就是在写现代诗,画佛像就是在吟唱古诗词。我先从小写意开始画,再学工笔,工笔包括山水花鸟人物都是一起学的,因为我的老师特别有才能,按部就班一点点地教我,绘画的窗户就此向我打开了,我觉得既然打开了,就应该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所有,汲取力量。形容起来就是,春风入窗,欣然接受;寒风入窗,静思己过,冬去春来,就是欣然、踏踏实实地接受一切过往。我把画画当做自己的写作,画出自己心中的歌,写出自己对美和善的追求,让自己的画能娱己、娱人,这也是我的人生追求。

广州艺博会:您举办与参加过许多艺术展,有过什么独特的经历吗?

张秀进:有一次在韩国竹圃美术馆办展,美术馆馆长的亲家是韩国某部司令,他刚好来看展,看完后邀请我给他们部门画一幅画,铺好毡子和纸,我当场给他们画了一幅《阳春万里图》,他们特别开心,我也很高兴没给中国人丢脸。因为画画办展而产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交流和趣事,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也是一段难得的经历了!

广州艺博会:您平时是否参加有关艺术的公益活动?

张秀进:我们经常到部队里去慰问,前方的将士很不容易,都是人民的孩子,我们每次到部队,他们都特别高兴,我们希望能多画一些作品送给他们。抗震救灾的时候,我也会领着画院的画家参与,从钱财捐赠到字画创作,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那个年代的人,在这方面对自己要求特别严,这是作为一个画家必须有的社会责任感!

广州艺博会:在您心目中是否存在艺术的评价标准?

张秀进:我认为艺术标准是多样的,画家个人的经历、学养不同,不能以标准去一概而论,对于我来说,是坚守传统、突破传统,水墨乎上,色彩相融,中西结合。在国外办过几次个展,看看自己和别人的作品后,觉得美是全方位的,我本人支持认可美好向上的作品,不喜欢丑陋怪诞的画面,尽管再出名我也不喜欢。作为一个传统的画家,我的主张就是好的作品必须能够打动人、感动人,让人能在作品前驻足观看,感受到美。

总之,我的创作标准就是要走正路,足下守正,始终将李派传承中的形式美感搁在心里,充分表达对生活与世界的爱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21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