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野有死鹿,舒而脱脱兮,和脱衣服毫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这首诗歌需要仔细辨析,士,有志于君子之道者也,也有不坚定的,所以《论语》中说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可惜,本诗中的吉士就是个家庭优渥的公子哥。吉士,家庭优渥。也就是现在所言的所谓优质男。有长相,有文凭,有收入,有房有车就是无德。士无仁心不为志。

我看历史解释有三种说法,第一种情诗说,是求婚诗歌。第二种情况是厌恶无礼说,比如欧阳修就认为是男女淫奔,无视礼节。第三种是在野贤士拒绝出仕说。这三种说法无一个正确的,全是牵强附会,根本原因就是未清楚整首诗歌的故事逻辑,也把第三联完全理解错了,看到脱字,不得了,就想到脱衣服。从《诗经》的解读上也可以一窥训诂解经的恶果,基本是隔靴搔痒,不得真味。这也是中国文化被歪解最荒诞的地方,训诂两千多年,竟然都深信不疑。

所以这是一首展现女子坚贞不为诱惑所动摇的诗歌,以此表现君子守正持正特行独立的品格。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也。

麕,jun音,獐子,或者鹿。白茅,周易《大过卦》爻辞,初六藉用白茅,无咎。白茅祭祀都可以用,可知用白茅包裹是比较庄重的。樕,当是朴实无华的香樟树。或者其它朴实无华的木质坚硬的树,脱脱,动如脱兔之脱,自如灵动的意思。帨,shui音。手帕,当是头巾。尨,mang音。通解多毛的狗。这个多毛我估计是从龙多出那两撇猜测的。事实上这个尨当是一种稀有品种的狗,有龙之品格。如此才符合有女如玉的身份。

第一联

田野有只打猎而死的野鹿,我要用白茅把它包好,因为有位美丽的少女,我要用这只野鹿去打动她的心。

一个包字,暴露了此人居心不良,初次见面就有如此贵重的礼物,不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获取芳心,而是仗着自己是优质男,妄图用财物去引诱她。而且这个诱字也是在说此人居心不良。有女怀春,当是吉士的自我幻想。

这第一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时间和人物。然后镜头转换,到了第二联又对那位少女作了交代。

第二联

树林中有朴实无华木质坚硬的香樟树,田野里有只死掉的野鹿,被洁白的白茅捆绑着,有位美丽的少女品格如玉石温润坚贞。

很多人未搞懂这其中的逻辑。是说那位优质男把野鹿包好后就丢在了朴树边上,他断定这个少女会去那里。或者这少女的院子外就是这个环境,所以此时隐藏的画面是有狗叫。所以这才叫诱啊。和捕捉猎物一样,这是一个陷阱。镜头就是这样转换的,透过镜头,场景就是这样的,这个少女听到狗叫果然来到了朴树边,还看到了一只白茅包好的野鹿,可是她品格如玉,不为所动。所以优质男的算盘落空了。

第三联

少女一如既往自在欢快,不要感染了或者玷污了我洁白的手帕,不要让跟随我的狗对着野鹿叫。

这一联根本未出现那个男的。舒而脱脱兮,正是形容少女不为所动,一如往常的样子。脱脱就是欢快的样子,很传神,把少女的自在活泼刻画出来了。少女未东张西望察看谁放这里的,也未用手去碰,就是担心玷污她的手巾,也驱散了她的狗,不要对着野鹿乱叫唤。都是在表现少女有女如玉的品格的,不为利诱所动摇。温润如玉恰是君子的品格,外在是温润的,内心是坚贞的。

整首诗歌先写无良优质男设伏,再写少女被狗叫声惊动察看,最后写少女不为所动,环环相扣,逻辑自然合理。如此清晰明媚的一首诗歌被歪解的七零八散,诚可悲也。

最后一句无使狗叫,恰到好处点明了少女出来察看的原因。

这只狗恰如少女一样,一点兴趣都无了。对野鹿也不狂吠了,乖乖跟着少女回到自己家里。少女根本未有见到那位心机男。

文学手法是一个故事场景,逻辑清晰,一步步烘托出少女坚贞,智慧,活泼,机灵的情态,用香樟树,白手帕,尨狗来暗示女子的品德,并且直接进行神态描写,生动传神,跃然纸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69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