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下册第5课寓言故事鹿角和鹿腿
一、学习目标
1.认识“皱、配”等5个生字,读准“称、禁”等4多音字,会写“鹿、塘”等12个字,会写“池塘、痛快”等1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鹿的心情变化。
3.能根据提示讲故事。
4.了解故事蕴含的道理,能对与故事有关的说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学习建议
学习本课,可以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体会鹿的心情变化。再借助提示,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最后引导学生就课后练习第三题进行讨论,深化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三、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要求识记的生字有5个,有的字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来理解,如“皱”可以组成“皱纹、皱眉”,“怨”可以组成“抱怨、埋怨”,引导学生交流:在哪里看到过“皱纹”?说说生活中是否有过“抱怨”或“埋怨”的时候。
本课有4个多音字“称、禁、撒、挣”,可结合语境辨析字义读准字音。“称”在文中读chèen,意思是适合、相当,如“匀称、称心;在“名称、称呼”等词语中读chēng。“禁”在文中读jīn,意思是忍住、受得住,如“不禁、禁不住”;在“禁止、严禁”等词语中读jìn。“撒”在文中读sā,意思是放开、张开如“撒腿、撒手”;在“撒种、撒播”等词语中读sǎ。“挣”在文中读zhèng,意思是用力摆脱束缚,如“挣脱”;在“挣扎”一词中读zhēng。
2.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12个,在写字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观察结构,发现规律,分类学习。
第一类:左右结构。“塘、映、欣、传、哎、叹”要写得左窄右宽,“致、配”左右等宽。“狮”属于左右结构,但从写字角度来看有左中右3个部件,要写得紧凑,避免写得过宽。
第二类:上下结构。“赏”上宽下窄,避免字写得过长。
第三类:半包围结构。“鹿、匀”,注意内外部件比例协调。
此外,还要注意本课容易写错的字。比如,“塘”右边的“唐”要注意中间的横和竖都要出头;“赏”,下面是“贝”,不要写成“见”,可以在范写时用红色粉笔突出最后一笔;“配”,要注意“酉”不要写成“西”。
本课部分字书写要点:
塘:“唐”第三笔撇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撇尖伸向“土”下,中间几笔横注意距离
要匀称,“口”略扁。
赏:“尚”居上居中,盖住下部,“口”扁。“贝”居下居中,与中间“口”同宽。
致:“至”的末笔横改提;“攵”第一笔撇伸到左边点下,第三笔撇的尖伸向“至”下。
配:“己”,上边比“酉”略低,下边比“酉”略高。
狮:“师”第二笔竖撇沿竖中线行笔,撇尖伸向“犭”下侧,笔竖的收笔低于“犭”。
四、理解运用
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可让学生带着问题“鹿最初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后来有什么变化?”来自读课文,圈画出表现鹿态度变化的词句,然后让学生说一说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梳理故事的主要内容,为后面讲故事作铺垫。
2.词句段理解。
(1)抓重点词句,读出鹿心情的变化。
课文以鹿心情的变化为线索,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教学时,可抓住文中描写鹿语言、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鹿心情的变化。再指导朗读课文,在读中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第二自然段,可以抓住“咦,这是我吗?”一句体会鹿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倒影时内心的惊讶与怀疑。抓住语气词“咦”和问号指导学生读好问句。
第三自然段,可以抓住“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句,通过语气词“啊”、两个感叹号和两个“多么”,体会鹿发现自己的美丽后内心的自我欣赏、自我陶醉。指导学生用充满自豪、骄傲的语气读好这一段。
第四自然段,可以抓住描写鹿动作、神态、语言的词句,比如,“不禁哪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体会鹿此时对自己的腿不满的情绪。指导学生带上动作和表情读这一段,进一步体会鹿心情的变化,尤其是鹿内心独白的一句要读出遗憾、怅然若失的感觉。
第七自然段,故事结束鹿幡然醒悟。可以抓住描写鹿动作、语言的词句,比如,“他叹了口气”,“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体会鹿内心的后悔、恍然大悟,在朗读中读出鹿内心的变化。
(2)理解课文内容,根据提示讲述故事。
课文通过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前后不同的态度来揭示寓意,可以抓住这个对比来指导学生读懂故事。首先让学生读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思考:“鹿开始对自己的角和腿分别是什么态度?从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通过“赏”与“抱怨”、“美丽”与“难看”等词语的对比,感受到鹿欣赏自己的角,而对自己的腿不太满意。接着读第五至七自然段,想一想:鹿对自己的角和腿又是怎样的态度?抓住美丽的鹿角让他“差点儿送命”和难看的鹿腿却让他“狮口逃生”进行对比,体会鹿对待角和腿态度上的转变。
课后练习第二题旨在通过讲故事,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加深对故事的理解,教学时可以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梳理了鹿狮口逃生的前后经过之后,列出两组关键词,让学生借助关键词,简要说说鹿狮口逃生的过程。第二步,在抓住重点词语体会鹿前后心情的变化之后,可以让学生再借助关键词,较为细致地讲述这个故事,并试着用上课文中生动的语言,如“匀称”“精美别致”“哪起了嘴”“皱起了眉头”“撒开长腿就跑”等。教师可先点名个别学生示范讲述,然后组织同桌互练,互相倾听、评价、改进,最后请部分学生在全班展示。在几个阶段的练习中,教师可随机指导学生把故事讲清楚,讲生动。
(3)抓情节反转处读懂故事,理解寓意。
寓言故事往往借助故事情节的矛盾处或反转处来揭示寓意。教学时,可以抓住这些关键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寓意。这则寓言的反转处在课文的第六、七自然段,当鹿遭遇狮子时,美丽的角害得他差点儿丧命,而难看的腿却帮助他狮口逃生。教学时,要抓住课文最后一句话“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引导学生把鹿原来的看法和故事结局之间形成的反差梳理出来,理解背后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寓意可以和课后练习第三题结合起来,导学生对两种观点进行判断并把理由说清楚。第一个说法看似没问题,其实有些偏颇。美丽的鹿角也是很重要的,一是美丽的事物令人赏心悦目,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二是鹿角除了美丽之外,遇到危险时,还可以用来抵御敌人。第二个说法比较客观,可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像鹿的角和腿一样既各有所长又各有所短,帮助学生认识到事物各有自己的价值,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轻易否定它的长处。
学习时要引导学生理解故事寓意,但可以不要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
3.积累表达。
本课要求掌握的词语共有17个。可以结合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学习,理解并积累“欣赏、匀称、精美、别致”等重点词语,对“匀称、精美、别致”3个词还可以作词义上的辨析。“匀称”指均匀,比例和谐。“精美”形容精致而美好。“别致”形容新奇,跟寻常不同。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尝试运用,用这几个词语写句子。
结合本单元语文园地“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可指导学生注意提示语中带有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对比辨析等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学习仿写。本课有两处:“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他叹了口气”。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部分描写的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提示语读出人物的语气,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还可以进行比较辨析,去掉提示语中描写神态、动作的词语,比较两个句子哪一句更好?为什么,从而帮助学生体会怎样把句子写具体,在此基础上出示几个句子,引导学生仿照书上的例句补充提示语,在语言实践中内化表达方法。
#三年级语文下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06.html